18611114548
查看: 11801|回复: 0

国内BIM应用受阻的原因分析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113

主题

155

帖子

212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12
发表于 2016-11-11 17:54:4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BIM,即建筑信息模型入我国已经十年左右了,但依然走得不顺畅,依然有重重阻力。BIM应用缘何遭遇“肠梗阻”呢?

其实现在BIM发展的阻力,笔者以为,一个原因是各大软件平台体系还没有完善,各大平台因为商业利益无法融合;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既得利益者之间的博弈。BIM是一场革命,革命就是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角逐,利益再分配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说BIM是一把手工程的原因,如果一把手没有大的格局,一些公司的BIM最后就搞成了兴趣小组。
目前,国内BIM的应用顺序是设计院-施工单位-甲方。设计院通过BIM在工程建设初期可以让甲方追加BIM费用,包括一些超高层和外资甲方的示范性项目,较大地推动了设计BIM。笔者以为,施工单位一开始是拒绝BIM的,因为BIM让施工单位原来的赚钱模式被颠覆。但是也正是因为被推着走,一些先行者看到了未来的BIM市场,修炼内功,从而获得了更多的项目标的。这样,国内第一批设计和施工BIM阵营就此产生,短期内他们或将主导着国内BIM市场。
笔者以为,未来我国BIM的发展将有两大趋势:一是设计院BIM要按照施工标准进行设计,如果设计BIM模型数据无法传输下去的话,就成为断点,BIM的意义就消失不见;二是出现更多的设计施工一体化的集团公司,在企业内部就打通BIM全流程,协同更加流畅,竞争力更加明显。
如何破解“肠梗阻”,如何在BIM中生存,甚至如何把握BIM的未来?笔者以为,未来BIM要解决几个痛点。一是模型必须要从园区规划、城市规划开始时就要介入,并且从头流到底,同时要让不同软件、不同专业、不同供应商的BIM模型都能用起来,做到“BIM恒久远,一模永流传”。二是这么多专业软件,如何协同工作。BIM模型的核心就是数据,数据互导互通互认,并且出现在正确的时空中,如果没有一个厂商愿意协同的话,是不是有一个平台可以让他们融合在一起,起到行业和工种的大协同。三是建模和管理技术越来越成熟,模型加载的数据越来越庞大,从最早的CAD一张图纸文件几百K,到现在一个大楼模型几个G。如何让单体机、工作站、服务器能跑得更快更稳定。四是可能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IP经济。以前是军事战争,现在是金融战争,未来其实一定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战争。数据的安全性就非常重要,国内优盘拷贝的时代或将一去不复返。五是谁都逃不掉的互联网云时代,云存储、云计算、云显示将在未来大行其道,有了云之后可以解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,以后没有云的企业将没有生存能力。
来源:建筑时报
What's wrong with you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